一、总则
为有效预防、快速处置学院各类突发事件,最大程度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正常教学及管理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学校相关规章制度,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学院内发生的师生舆情、网络安全、安全事故、师生突发疾病、校外人员滋扰等突发事件,核心原则为“预防为先、快速响应、分工明确、协同处置”。
学院全体师生须熟悉本制度关键流程,积极参与应急培训与演练,履行应急处置相关义务。
二、应急组织架构及职责
成立学院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小组,由以下人员及部门组成,确保责任到人:
1.组长:王洪锦、贾玉罡
统筹指挥,决策重大处置方案,对接学校相关部门
2.副组长:马良、孙伟伟
负责师生舆情、学生安全事件协调;负责网络安全、教学区域安全事故处置
3.成员:王洋、刘闯、孔令辉
负责通知师生、上报信息、联系家属,跟进学生动态
4.各教研室主任:闻慧、杨桂英、孙伟伟
负责教学区、实验室现场管控、人员疏散、设备检查
5.宣传委员、主要学生干部
负责监测舆情、引导师生言论、发布官方信息
6.应急联络方式:
(1)学校安全服务热线:0458-3769110
(2)消防:119
(3)急救:120
三、分类应急处置流程
(一)师生舆情应急处置
1.舆情监测:
(1)舆情组每日通过班级微信群、抖音等平台,监测涉及学院的话题,重点关注“教学管理争议、师生矛盾、奖助勤贷纠纷、安全事件后续讨论”等易引发负面舆情的内容。
(2)学生干部发现异常信息(如不实传言、极端言论),须 1小时内反馈辅导员,避免信息扩散。
2.分级处置:
(1)一般舆情(仅班级/学院小范围讨论,无负面倾向):辅导员12小时内联系相关师生,了解诉求并协调解决,处置结果同步反馈舆情组,确保问题闭环。
(2)较大舆情(扩散至全校,出现负面评价):立即上报应急小组副组长,舆情组发布简短说明,避免谣言滋生;同时由辅导员逐班引导,提醒师生不转发未经证实的信息。
(3)重大舆情(引发校外媒体关注,或出现恶意抹黑):组长第一时间对接学校宣传部,按学校要求发布官方声明,澄清事实、回应核心诉求;舆情组持续监测舆论动态,及时上报新情况,直至舆情平息。
(4)事后跟进:舆情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梳理事件原因,形成简短报告,优化学院管理。
(二)网络安全应急处置
1.日常预防:
(1)每学期开展1次网络安全培训,内容包括“防范钓鱼邮件、设置强密码、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实验室数据备份方法” 等,提升安全意识。
2.应急处置:
(1)发现网络异常,所属课程任课教师需立即切断涉事设备/网络端口,防止影响扩大,并15分钟内上报副组长。
(2)若为“设备故障”:所属课程任课教师需联系维修人员,优先保障教学用网络,确保不影响正常上课,故障排除后24小时内,向师生说明原因及后续保障措施。
(3)事后总结:故障排除后,学校应急工作小组记录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下次培训重点讲解同类问题防范。
(三)安全事故应急处置
1.日常预防与准备
(1)每学期组织1次应急演练,明确疏散路线;演练后收集师生反馈,优化流程。
(2)重点区域管控:实验室禁止违规用电、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上下课高峰期,安排辅导员、学生干部在楼梯口、走廊拐角等易拥堵区域疏导人流,提醒“不奔跑、不推搡”。
2.现场处置流程
事故类型 |
处置步骤 |
火灾 |
1.现场人员立即呼喊“着火了”,提醒周边师生,同时拨打消防电话,说明着火地点、火势大小、燃烧物类型; 2.若火势较小,使用就近灭火器灭火;若火势较大,立即撤离; 3.现场组引导师生弯腰捂鼻,沿疏散路线有序撤离至操场等空旷区域,辅导员清点本年级人数,缺失人员立即上报; 4.对烧伤、呛伤人员,等待校医或120送医。 |
地震 |
1.地震发生时,立即组织师生躲在课桌下、墙角,双手抱头保护头部; 2.地震停止后,现场组引导师生沿楼梯有序撤离,避免拥挤; 3.撤离至室外空旷区域,辅导员清点人数,对受伤人员及时救助,上报小组组长。 |
踩踏 |
1.发现人流拥堵时,现场人员立即呼喊“停止拥挤,往后退”,同时张开双臂阻挡人流,引导师生双手抱头、身体前倾; 2.若有人摔倒,立即组织周边人员将其转移至安全区域,检查是否受伤,联系校医或120; 3.现场组疏散周边人群,在拥堵路段设置临时警戒,避免二次伤害。 |
3.事后处置
(1)事故发生后2小时内,组长上报学校安全管理部门,配合调查事故原因;
(2)辅导员及时联系受伤师生家属,说明情况及救治进展;3个工作日内,通过组织班会,向全体师生通报处置结果,安抚情绪;
(3)修复受损区域,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后,组织复盘,更新预防措施。
(四)其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1.师生突发疾病
(1)发现师生突发重病,现场人员立即联系校医或拨打 120,同时通知辅导员或部门负责人;
(2)辅导员及时通知家属,跟进就医情况,协助办理请假等手续;
(3)若为传染病,配合校医院做好隔离、教室和宿舍消毒,组织密切接触者健康监测,防止疫情扩散。
2.校外人员滋扰
(1)发现校外人员在校内争吵、闹事,现场师生立即联系校园保卫处,同时避免直接冲突,优先保障自身安全;
(2)若滋扰人员有暴力行为,现场组组织师生撤离至安全区域,等待保卫处或警方处置;
(3)辅导员提醒学生注意个人安全,避免单独晚归。
3.极端天气(暴雨、暴雪、台风)
(1)接到气象预警后,立即通过班级群通知师生:暂停户外教学活动,减少外出;
(2)检查教学楼、实验室、宿舍的门窗。
四、应急保障
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应急培训、1次应急演练,确保应急小组成员熟练掌握处置流程,师生了解基本自救方法。
五、附则
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学院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小组负责解释。
2.每年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学校要求及学院实际情况进行修订,确保适用性。
3.本制度未尽事宜,参照学校相关应急预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