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网站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王建红:用爱点亮生命,以行诠释师道

发表于: 2025-09-12 点击:

引言:教育的温度与力量

我是伊春职业学院口腔医学院党支部副书记王建红,也是一位在教育路上怀揣着满腔热忱不断追寻育人真谛的辅导员教师。20年前,我初登讲台在教案上写下以心传心,以20年后,我坚守育人岗位,以光引光,以我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故事有的只是二十年来那些让我热泪盈眶的平凡瞬间。这些瞬间有我的成长,有学生的蜕变,更有对教育事业的无限赤诚。一名学生曾发来短信:“老师,您那句‘我相信你’,成了我人生最黑暗时刻里的光。”这句话让我更加坚定:教育,是一场用生命唤醒生命的修行。  

第一篇章:以爱育爱,做心灵的守护者

在职业教育的田野上,每一株幼苗都值得被温柔以待。我曾遇到一个女孩,父母早逝,在福利院长大,她却总用灿烂的笑容掩饰内心的脆弱。作为辅导员,我深知她的孤独,于是用“恰好”让她收发作业、“刚好”委托她负责班级事务的方式,传递一个无声的讯息:“你很重要。”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个孩子相信“自己值得被爱”。后来,她考入哈师大,在信中写道:“老师,我要像您一样,成为别人的光。”如今,她真的成为一名教师,将曾经收获的温暖延续下去。  

2025年春,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校园的平静——一名24级生被确诊骨癌复发。令人心疼的是,这个懂事的孩子和家人,始终没有向学校开口求助。直到细心的辅导员发现异常……一场爱心接力悄然展开。当我带着全校师生的牵挂来到病房时,我的眼角湿润了,那个躺在病床上的孩子,却笑着安慰我们:老师,我没事。他的笑容瞬间定格在我心里,我深刻体会到:教育者的幸福,莫过于见证生命在逆境中依然绽放光芒。 

第二篇章:深耕课堂,做思维的引航者

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我拒绝让知识沦为冰冷的符号。我将医院里的暖心故事化作听力素材,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感受人文温度;当脱贫攻坚的奋斗者、航天事业的追梦人出现在屏幕上时,教室里总会响起自发的掌声。有学生说:“王老师的课像拆盲盒,永远充满惊喜。”而我最欣慰的是听到他们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时,眼中闪烁的文化自信。  

英语教学的本质,是引导学生完成“从语言到思维”的跨越。为此,我带领学生征战多项省级英语竞赛,从晨光熹微时的语音雕琢,到深夜备赛时的逻辑推演,每一个瞬间都是成长的烙印。当怯场的女孩站上领奖台,当内向的男孩用流利的演讲征服评委,我看到的不仅是奖杯,更是语言如何从试卷上的选项,蜕变为他们思维宇宙中的星辰。  

第三篇章:双重使命,做薪火的传递者

2022年春,疫情让校园按下暂停键,但教育从未停歇。白天,我在云端守护200多名学生的学业;深夜,党徽的微光映照着每一份批注的作业。一名学生写道:“老师,您教的不只是英语时态,更是人生的‘现在进行时’。”这句话让我明白:党员教师的责任,是让学生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学会坚定前行。  

“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创建的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一条“党建+育人”的创新发展之路。这里既是思想的熔炉,也是爱的港湾:青年教师们正专注地完善“困难学生成长档案”,标注每个特殊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活动中心里,一场由多民族学生共同演绎的《曙光》情景剧正在上演,当“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呐喊响彻全场时,我看到年轻的眼睛里闪烁着信仰的光芒。

这一幕幕生动的教育图景,让我对党员教师的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既要如灯塔般照亮学生的成长航程,又要似园丁般培育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当看到曾经帮扶过的青年教师,如今也能独当一面地开展思政教育时,我更加坚信:教育的真谛,就在于让每一簇火苗都能点燃新的火炬。在这薪火相传的征程上,我愿永远做那个最先点亮火种的人。  

结篇:教育的星辰与远方

二十余载教育生涯,我最珍视的是学生发来的每一条问候;最骄傲的是他们成长为有温度的医者、有担当的公民。教育家于漪曾说:“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在这条永无止境的路上,我愿始终以爱为灯,以行为桨,做那个用微光点亮微光的人民教师。因为我知道,当无数微光汇聚,便是教育的璀璨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