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影叠翠,杜鹃凝香。5月的伊职校园正以独特的魅力展现自己的风采。漫步其间,处处皆是惊喜,万绿葱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师范学院学生在石墩上精心手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醒狮与国粹熊猫,这一国风元素,让初夏的校园灵动而韵雅。
醒狮起源于中国古代,相传起源于广东南海,早期是为了驱赶年兽,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明清时期,醒狮在广东地区已十分盛行,每逢节庆或重大活动,都会有醒狮表演助兴。醒狮被视为祥瑞之兽,寓意着吉祥如意、消灾解难,能够为人们带来好运和福气。醒狮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勇敢和拼搏精神。表演时,舞狮者通过默契配合,展现出狮子的威武神态,象征着人们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醒狮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

北狮:外形与真狮相似,全身覆盖金黄色或浅黄色的毛发,较为写实。表演时注重跳跃、翻滚等技巧,动作敏捷、刚劲有力,通常由两人配合,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还会有引狮人手持绣球引导狮子表演。



南狮:造型较为夸张,狮头大而圆,装饰华丽,色彩鲜艳,通常有多种颜色,如红色、黄色、黑色等,不同颜色的狮头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南狮表演强调马步和桩功,动作刚猛有力,富有阳刚之美,同时融入了武术元素,舞狮者需具备一定的武术功底。



一幅幅醒狮手绘作品栩栩如生。学生们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醒狮威武的身姿,那圆睁的双目,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色彩斑斓的狮头,红如烈焰,金似朝阳,每一处的花纹与装饰都彰显着传统艺术的精妙。当微风拂过,画中的醒狮仿佛就要舞动起来,传承千年的醒狮文化,在这一方长廊里焕发出新的活力。它不仅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动诠释,更象征着伊职学子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憨态可掬的熊猫形象跃然于石墩之上,学生们用画笔将熊猫的可爱与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熊猫作为国宝,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是民族情感的重要寄托。它唤起了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让人们在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中紧密相连。熊猫的形象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今以手绘的形式装点校园,让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便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亲切与美好。














妙手生华韵,国风雅校园。醒狮与熊猫的装点,让伊春职业学院在这个初夏绽放出别样的光彩,也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每一位师生心中生根发芽。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份独特的校园风物,将继续为校园增添更多的精彩与魅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伊职学子,传承经典,弘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