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职业学院是小兴安岭深处的一所高职院校,公共教学部作为通识教育教学部门,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同频共振,将伊春优秀的地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推动“大思政课”和“五色育人”教学体系建设。
党建领航,坚定政治方向,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公共教学部以党建为舵,以专业团队为基,深耕“1平台+3联动+3阵地”思政育人模式。
搭建一个党建云平台。公共教学部“双带头人”工作平台。平台设置支部基本情况、党务知识、“三会一课”、党内规章、主题教育、基层党建示范和课程思政等栏目,旨在规范基层党支部建设,抓好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确保教育教学改革与党的教育方针同频共振。
推进三级联动。“党总支—党支部—党员”三级一体联动。强化组织力、凝聚战斗力,党总支制定党建任务清单,各支部委员联系党员,形成“决策一竿子到底、执行一张网覆盖、服务一条龙跟进”的良性循环。
构筑组织、服务和宣传三大阵地。建设标准化党员活动室,接入党建云平台,统筹安排老党员带年轻党员的“老带新结对子”,让组织阵地实现从“物理空间”到“政治高地”的提档升级。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理健康和英日俄语等课程团队天然的专业优势,在文化宣传、心理辅导与咨询以及语言服务等方面夯实服务阵地,推动党建工作融入社会服务。
党建赋能,把握理论指向,搭建“五色育人”课程体系
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是有机统一的共同体,党建要赋能教育教学工作,用教学业绩来检验党建工作成效。时刻牢记高校基层党组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线,负有教育改革、教书育人职责,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教学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为“红色引擎”,赋能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夯实党建“红色”引领与教学融合之基。做到课程建设推进到哪里,通识教育的红色党建就推进到哪里。“党员在哪里,组织就建在哪里,作用就发挥在哪里”,党员是课程团队的主力与核心。
坚持党建任务与业务指标同部署同考核。党总支依据学校“绿色森林生态”“蓝色智能工匠”“金色身心健康”和“银色冰雪运动”四大专业群设置,明确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强化通识教育的政治引领、增强思想性和文化性,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通,构建“职业普适、专业融合”“分类分层”“项目化模块化”的“五色”育人课程体系。
深化“红色引擎”与“五色”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研究。保证体系构建有学理论证和理论支撑,通识课程“五色”教育实施体系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党建聚力,引领价值导向,构筑“兴安岭‘尚’”文化育人机制
党总支动员党员教师投身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鼓励学生追求在林区建功立业的“风尚”,用青春演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命担当。文化浸润和优良的教风学风,打造了伊春职业学院基层党组织引领事业发展的生动样本。
抓住重心,凸显党建向心力。党总支以“兴安岭‘尚’林区文化工作室”为载体,研究文化育人项目。工作室结合学校特色,依据通识教育规律,完成《以党建为“红色引擎”,构建通识课程“五色”教育实施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坚守初心,强化党建支持力。工作室打造地方文化精品课程《只此青绿是伊春》。以伊春林区历史文脉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通过“回望历史—立足当下—眺望未来”的三维框架,串联起伊春从伐木拓荒到绿色转型的史诗历程,从而系统挖掘出林区红色基因、奋斗精神与生态智慧,打造兼具地域特色与时代价值的文化育人课程。
围绕中心,发挥党建凝聚力。牢固树立“抓党建、强育人”的工作导向。党员教师用好课堂主阵地,锤炼扎实踏实、求真务实优良作风,和学生一起讲好伊春故事。组织学生担当宣讲志愿者,将“豪情和大雪齐飞”的“林区三唱”,“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三师”往事,将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林业老英雄马永顺、染绿青山白了头的孙海军这些文化符号和红色基因融入教学,化为坚守林海初心的榜样力量,用思政的“盐”,讲出真理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