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专业

发表于: 2025-10-13 点击: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面向铁路旅客运输行业的铁路列车乘务员、铁路车站客运服务员等职业,能够从事高速铁路客运服务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二、主要课程设置

依据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专业教学标准,以岗位需求为导向,通过 “强技能、重实践” 落实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在专业学科层面,构建 “基础 - 核心 - 拓展” 层层递进的课程架构,为高技能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人才培养筑牢知识与能力根基。

公共基础课程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党史国史、国家安全教育等。

专业基础课程服务礼仪、职业形体训练、高速铁路概论、铁路客运运价基础、铁路旅客服务心理学、高速铁路客运设备设施、铁路卫生防疫与急救等。

专业核心课程铁路旅客运输组织、铁路客运规章、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管理、铁路客运安全与应急、智能高速铁路服务技术、铁路运输收入管理、高速铁路行车组织等。

专业拓展课程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铁路餐饮服务、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英语、管理学基础、普通话与播音艺术、铁路旅游地理、铁路客运法律法规、茶文化与茶艺、咖啡与酒水、职业形象塑造、插花艺术等。

三、专业特色与优势

(一)教学特色

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专业教学特色突出 “工学结合、课岗对接、校企协同”:以胜任职业岗位(群)要求为目标,构建 “基础学习 + 专业学习 + 实践学习” 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础学习阶段聚焦职业素质与专业基本能力培养,专业学习阶段通过项目化教学强化核心技能,实践学习阶段依托真实工作场景实现能力融合提升;紧扣铁路列车乘务员、客运值班员等岗位要求设计课程内容,将行业新规范、新技术融入教学;与伊春火车站、伊春旅游发展集团、北京恒安卫士集团等企业深度合作,确保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高度匹配,实现 “教、学、做” 与行业岗位无缝衔接。

(二)校内外实训

1.校内实训:建有功能完备的校内实训室,全面覆盖高铁客运服务各核心场景,为学生岗位实操能力培养提供有力支撑。其中,高铁职业形象塑造实训室配备专业化妆台、职业发型定型工具、高铁制服试穿架等设备,开展职业妆容打造、标准发型设计、制服穿搭与仪态搭配训练,帮助学生掌握符合高铁行业标准的职业形象管理技能;高铁客运形体训练实训室依托专业形体把杆、高铁服务仪态训练垫、镜子及多媒体设备,开展高铁标准站姿、车厢服务坐姿、走廊行走姿态、服务手势等专项训练,助力学生养成符合行业规范的优雅职业举止风范;此外,还设有高铁客运礼仪实训室、高铁列车餐饮服务实训室、高铁客运信息与行程讲解实训室、高铁列车特色茶饮服务实训室、高铁列车花艺装饰与服务实训室,多维度覆盖高铁客运各岗位核心技能训练,切实帮助学生夯实岗位实操能力。

 

 

 

 

 

 

 

校外实训:严格筛选合规经营、管理规范的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现有伊春火车站、伊春旅游发展集团、华特津保天津分公司、北京恒安卫士集团、首职航空地面服务有限公司、空港嘉航(北京)机场地面服务有限公司等合作单位,可提供客运员、旅游列车乘务员、地铁安检、机场地勤等实习岗位,学生在实习中参与售票、检票、旅客引导、安全检查等真实工作,强化岗位适应能力与职业素养。

 

 

(三)教学成果

专业注重以赛促学、以训促能,定期组织职业礼仪大赛等活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应变能力;依托 “双师型” 师资队伍与信息化教学手段,将高铁服务流程演示视频、应急处置案例库等数字化资源融入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紧密衔接,学生毕业后可考取列车员职业资格证书、铁路客运员职业资格证书,为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培养的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与良好的服务意识,得到合作企业的认可。

   

     

(四)实习就业

1.实习保障: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需完成不少于 6 个月的专业岗位实习,学校与实习单位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实习内容、安全保障与考核标准,配备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带教老师,全程跟踪实习过程,确保实习质量;实习岗位与专业高度相关,涵盖铁路列车乘务、车站客运服务、地铁安检等领域,助力学生熟悉行业工作流程与岗位要求。

2.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发展路径多元,可面向铁路旅客运输行业,从事铁路列车乘务员、铁路车站客运服务员、客运值班员、售票值班员、车站综控员等岗位工作;也可选择专升本、参军、参与三支一扶计划等提升学历或服务社会;随着高速铁路行业的蓬勃发展,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学校通过校园招聘会、企业定向输送等方式,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助力学生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顺利过渡。